便捷通道: 注册 登录>>> 投稿发布>>> 在线搜索

           今日油价 | 降水分布 | 在线地图 | 卫星云图 | 台风预报 | TAG标签

当前位置:网通天气网 > 天气生活 > 丧葬礼俗的描述性与理论性研究 30年代至70年代对葬俗的

丧葬礼俗的描述性与理论性研究 30年代至70年代对葬俗的

作者:admin  发布:2024-05-23 16:25:45   网通天气网   网址:http://www.qzcarnet.com/shenghuo/136145.html

导读:我们要尊重丧葬习俗,也要注意丧葬禁忌,因为出错的了话,这不管是对逝去的亲人来说,还是对于后世的子孙来说,都是非常不吉利的。那么,丧葬礼俗的描述性与理论性研究是怎样的呢?30年代至70年代对葬俗的描述性研究去哪看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丧葬礼俗的描述性与理论性研究 30年代至70年代对葬俗的描述性研究

丧葬

丧葬礼俗的描述性与理论性研究

对葬俗进行研究的另一类,主要是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研究,即以民间现存的葬俗为主要内容,对民间现存的有关仪式、习俗等进行搜集、记录、描述、探究,其特征是对各地丧俗的描述与揭示以及进行理论性的研究。在近现代,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大约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如1923年北京大学成立的“风俗调查会”所拟定的《风俗调查表》中就有“丧礼:分别贫富;坟墓:风水观念及坟墓的筑造法”等内容的调查。从此,有关葬俗的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调查的描述性文章开始出现,不仅涉及到汉族,也涉及到少数民族。

1923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的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就有一部分为有关丧俗的调查资料。1927年李富一在《妇女杂志》13卷12期上发表了《渔猎民族之丧礼》,描述了渔猎民族的丧俗。1928年,顾颉刚、刘万章出版了《苏粤的婚丧》的小书,叙述了江苏、广东的婚丧习俗;顾颉刚还撰写有《两个出殡的导子帐》《厦门的墓碑》等专门论述丧俗的文章。崔载阳在《民俗》杂志上发表《野人的生与死》,介绍了丧俗与民族生存环境的关系。1929年,叶镜明在《民俗周刊》上发表《富阳人的“接煞”和“做七”》,郑祖荫、刘天华还记录和研究了苏州、北京的婚丧音乐,编了《俗乐谱》等书。

丧葬礼俗的描述性与理论性研究 30年代至70年代对葬俗的描述性研究

丧葬

30年代至70年代对葬俗的描述性研究

30年代,对葬俗的描述性研究仍有人继续,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工作者在中国各地开展了调查研究,并有一些成果问世,如1930年,叶镜明在《民俗周刊》上发表《关于死的种种》,中山大学编辑出版的《民俗周刊》专门还出过“清明专号”来发表与丧葬礼俗有关的文章。同时,也有人开始从事横向的比较研究,如1934年,陈怀祯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出版的《社会学界》8卷上发表的《中国婚丧风俗之分析》的论文就是一例。该文主要依据地方志所记载的清代资料,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关外区域四个地区,分述各个地区的婚丧习俗,并进行了互相比较。作者注意到了地域的不同,认为即使在汉族内部也有葬俗上的差异,开了横向比较汉族葬俗的先河。在民俗学者和文化人类学者的推动下,内政部、教育部也在1937年开始着手联合全国风俗调查,然而,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项调查没能真正实施。不过,当时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还是有人坚持走调查研究之路,对俗民的民俗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葬俗方面也有一些成果,如1938年燕京社会学系的学生陈封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曾撰写了论文《一个农村的死亡礼俗》,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一个村落的葬俗。

进入40年代以后,对丧俗进行描述性和理论性研究的努力继续发展,不过,由于抗战的关系,这种研究多偏重在西南地区和少数民族的习俗,如1942年,陈赤子在《贵州日报》副刊《社会研究》34期上发表《仲家的丧俗》。1944年,胡耐安在《风物志集刊》上发表了《谈八排瑶的“死”仪》等,都是对少数民族的葬俗进行描述与揭示的文章,此外当时出版和发表的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民族志著作与文章中,也有不少涉及到各民族葬俗。

50-70年代,这种描述性和理论性的葬俗研究仍多集中在少数民族方面,尤其是在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几乎对中国的所有少数民族的葬俗都有涉及,并有一些成果问世,但遗憾的是,这些成果多集中在“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以及一些揭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著作中,如杨毓才、张寒光的《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黄少槐、叶永光的《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和风俗》,陈国钧的《台湾土著社会婚丧制度》等。当然,这一时期也有一些专题论文发表,如乔健的《台湾土著诸族屈肢葬调查初步报告》、林道衡的《台湾葬俗中的洗骨》等。同时,也出现一些结合考古学、文化人类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的理论研究论著,如凌纯声的《东南亚之洗骨葬及其环太平洋的分布》等。

结语:以上整理的“丧葬礼俗的描述性与理论性研究,30年代至70年代对葬俗的描述性研究”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声明提示: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辨别。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需删除请联系,将尽快处理。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暴雨黄色预警继续!浙江福建等5省区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天气预报 - 天气预报一周,15天天气查询 手机版 APP下载 联系我们 投稿发布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4 qzcar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