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通道: 注册 登录>>> 投稿发布>>> 在线搜索

           今日油价 | 降水分布 | 在线地图 | 卫星云图 | 台风预报 | TAG标签

当前位置:网通天气网 > 生活百科 > 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我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我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作者:admin  发布:2024-05-25 19:13:26   网通天气网   网址:http://www.qzcarnet.com/baike/179837.html

导语: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我国的资源形势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话题,涵盖了自然资源、能源、矿产等多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挑战,那么我国资源现状及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

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我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自然资源

一、总体特征

1.地域辽阔,自然资源总量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实际面积约1.33亿公顷(20亿亩),居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1.25公顷(18.7亿亩),居世界第六位,草地资源4亿公顷(60亿亩),居世界第二位;地表水水资源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按45种矿产的潜在价值计算,我国居第三位;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量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第三位。资源总量大是我国资源的优势,一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自然资源总量。目前除日本外,世界上的经济大国都是资源大国。资源总量大是我国综合国力强大的重要方面,表明我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

2.资源种类多,资源类型齐全

①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南北跨纬度49°,东西跨经度62°,地形多样,气候复杂,形成多种多样的农业自然资源,表现为东农西牧,南水北旱,山地平川农林互补,江河湖海散布环集,形成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格局;②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也居世界前列。在矿产资源方面,我国目前已发现矿产162种,已探明储量的148种,关键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锰、镍等黑色金属矿产资源,铜、铅、锌、铝等有色金属资源,以及稀土、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硫、磷、钾、食盐、天然碱等化工矿产、建材资源矿产,样样俱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较为齐全的国家之一,可为国家建立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提供物质基础。

3.人均资源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是我国资源的最大劣势

人均资源占有量水平是表明一国人口与资源矛盾运动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或消费量。我国各类自然资源人均值都低于世界水平,矿产资源人均值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的1/3.森林资源为1/6.草地资源为1/3.特别是耕地资源只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水土资源是难以有所增加,也无法从国外输入的,它们已成为我国稀缺资源。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并将继续降低,这一难以改变的事实表明我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过大。我国稀缺的耕地资源不仅人均数量少,而且后备资源不足。

据“中国宜农荒地资源”材料,我国后备宜农荒地毛面积仅3334万公顷(5亿多亩),其中分布在草原地区的约1334万公顷(2亿亩),适宜种植人工饲草用,分布于南方山丘的约467万公顷(7000万亩),主要作为果树和经济林木用地,而主要作为种植粮、棉、油的农作物用地约1334万公顷(2亿多亩),如果全部开垦,按开垦系数0.5.计算净面积只有667万公顷(1亿亩)。与人口大国印度相比,印度不仅耕地面积大约1.68亿公顷,人均占有0.2公顷,而且还有后备耕地资源1亿公顷,远比我国丰富。

4.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资源组合错位

我国降水的70—80%,集中在6—9月,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使我国供水和储水成本提高;我国草地面积虽广,但由于气候条件限制,夏秋草场和冬春草场不平衡,限制了草地的承载力;我国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的90%以上集中在由大兴安岭向西南至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即大约在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而能源、矿产为主的地下资源和天然草地相对集中于中西部,自然资源分布的东西部差别极为显著。

我国南北资源组合差异也较大,长江以北平原广,耕地多,耕地资源占全国的63.9%,但水资源少,只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7.2%;长江以南则相反,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仅占全国耕地的36.1%,但水资源充沛,占全国水资源的82.6%。长江以北煤炭占全国的75.2%,石油占全国的84.2%,而长江以南则缺能严重。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限制了资源承载力,而资源配置状况不协调,则使我国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加大。生产成本增高。南粮北运,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导致我国运输能力全面紧张,这是资本投入高而产出低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1989年我国资源性产品货运量占铁路货运量的85%,平均运距700公里,其中煤炭就占41.5%,平均运距519公里。5)资源质量差别悬殊。在地面资源方面,我国耕地资源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40%,中下等地和有限制的耕地占60%,耕地质量不算好;草地资源广布半干旱、干旱地区与山区,资源质量较差;有林地资源则较好,一等有林地约占65%。在地下资源方面,除煤以外,多数矿产资源贫矿多而富矿少,共生矿多,单一矿少,中小型矿多,大型矿少。在铁矿的保有储量中含铁量大于30%的富矿只占总储量的7.1%,90%以上为贫矿。

在能源中,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只占探明能源储量的28%。我国有的矿种虽然号称储量大,但矿石品位低,劣质矿多,产地分散,因而开发难度大。有的计算储量的标准偏低,如我国的铁矿石是以矿石中平均含铁量30%以上计算,而在西方国家含铁量50%以上才算铁矿石,因此与国外相比,实际储量更低,开发难度更大。

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我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自然资源

二、各类资源特征

1.土地资源土地是地球表面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主要空间,全球约有11%的陆地属于地形较平坦、气候较适宜并有良好土壤的可耕地。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工矿、交通和城市建设占地愈来愈多,可耕地日益减少,有人估计,全球范围内以现在的速度侵占土地,到本世纪末,全球耕地将减少1/3.世界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迫使人们毁林开荒、陡坡造田,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水冲走的土壤有250多亿吨,全世界有1/4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每年从土壤中冲走养分达600万吨。

由于毁林开荒、超载放牧、过度耕作等原因,在一些气候干燥、土地资源短缺的地区出现土壤沙化与沙漠化,目前全球4500万平方公里有生产力的土地中,3/4已受到沙漠化影响,其中有1/3左右地区影响严重。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数量紧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一,我国土地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

我国土地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7%,占亚洲面积的25%,居世界第三位,但按人口平均的土地资源相对数量甚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1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耕地、林地和草地占有量分别只有0.12公顷、0.11公顷和0.35公顷,等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1/6和1/2.第二,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的比例高,土地利用率低,由于气候、地形的影响,我国境内有流动沙丘0.45亿公顷,戈壁0.56亿公顷,4000米以上难以利用的高山1.93亿公顷,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达2.9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0.68%,更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缺度。第三,农用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耕地的90%以上分布在我国东南部,50%以上林地集中在东北部和西南部,80%以上草地分布在西北部。

我国土地退化现象日益严重,发展趋势不容乐观。50年代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公里,实际上目前许多地方水土流失面积还在扩大,如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由50年代的6%、60年代的11%,到80年代已发展到21.7%。过去总认为黄土高原水蚀严重,实际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失量已超过全国流失量的一半。北方沙漠化土地约为33万平方公里,近十年来平均每年以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地区,已有0.87亿公顷草场退化,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3.如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可能7万平方公里的草场要变为荒漠、半荒漠。

另外,由于不适当灌溉等原因,我国许多地方盐渍土面积还在扩大。据新疆喀叶地区调查,30年来盐碱土面积增加39—70%;当前各地每年排放废水368亿吨,排放烟尘1445万吨,污染的耕地面积近667亿公顷;现有耕地中有1/2—1/3的土壤缺磷,1/4—1/5缺钾。由于涝洼、盐碱、干旱、风沙及冷浸等原因,导致地力下降,中低产田已占耕地面积的2/3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土地资源一方面是相对紧缺;另方面又存在利用不合理、大量浪费和土地退化现象,对这种土地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态势,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我国土地资源也有潜力。我国现有1.33亿公顷耕地中,有2/3的中、低产田。根据多年的大田试验,在增加适量投入,采取必要的治理与培育措施后,可使中、低产田的生产力分别提高50%与一倍,粮食生产潜力约8亿吨;我国尚有宜农荒地0.33亿公顷,其中适宜开垦为耕地约0.13亿公顷。如能有计划地对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荒地适度开垦,将可促进该区农业的发展和缓解人地矛盾;我国尚有宜林、宜牧荒山草坡1.6亿公顷,其中约有1/3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通过发展立体农业,多种经营,尤其是在亚热带高山草甸草地上种草养畜,将可促进农、林、牧、副全面发展;据调查,我国还有湿地和海涂0.11亿公顷,其中578万公顷尚未开发。另有0.22亿公顷淡水水面,这些资源适于发展粮、林、果、芦苇及水产养殖等,具有很大生产潜力。

2.水资源

水资源是地球表面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在地球14亿立方公里的水量中,仅有3%的淡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水源。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不合理开发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缺水情况严重,如埃及、以色列、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及波兰等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对水的争夺已达到相当危险的程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980年全世界有14亿人口得不到清洁饮水,世界上每年约有1000万人死于饮水不洁引起的传染病。我国水资源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总量大,人均量小。

我国年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其中河川径流量约2.7万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284毫米。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水资源只有2700立方米,约列世界第88位。第二,我国单位面积降水量较低,是少雨国家。我国国土上多年平均降水量648毫米,低于世界平均降水量800毫米,也少于亚洲平均年降水740毫米。第三,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都很大,而且北方大于南方,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较低。我国年降水的70—80%集中在6—9月,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第四,水土资源匹配欠佳,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61%,耕地占64%,水资源仅占19%,地多水少;辽河、淮河、海河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1/3.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5.8%。第五,目前全国用水总量约5000亿立方米,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预计今后可利用水量也不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北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例如海河流域、河北和山东半岛诸河及黄河流域已控制的供水量分别达到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的68%、55%和43%。水资源的潜力。

第一,40年来全国已建的水利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均未充分发挥应有的高效益,已建的大、中型水库分别有1/4和2/3是“病险”库,少蓄水700—900亿立方米,说明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第二,各部门用水的浪费现象严重。就农业而言,现有灌溉用水量超过农作物合理灌溉量的1/3至一倍以上,在西北、华北地区农业灌溉节水潜力亩平均可达150立方米左右。全国大多数城市和工业用水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如果各城市和工业用水单耗能达到北京、天津的用水水平,全国每年可节水近百余亿立方米。

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我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自然资源

3.气候资源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第一,全国有三大气候区。从大兴安岭、沿长城经甘肃南部和四川大雪山一线以东为东部季风区,其西北至新疆为西北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以南为青藏高原区。我国跨越9个温度带,约有40个气候类型区。第二,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我国东部夏季偏热,利于一年生喜温作物北种,冬季偏冷,使越冬作物北界偏南。第三,我国年平均降水量628毫米,较全球陆地平均偏少,且分布不均,西北内陆流域占全国总面积的36.4%,年降水总量只占全国的9.5%。第四,我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有利于大农业生产,但热量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易发生低温冷害和旱涝灾害。尤以东南部处于东亚夏季风强烈控制之下,季风进退强弱、早晚以及反常则易造成我国大面积旱、涝。

4.森林资源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其它生物的生存、繁衍起重要的作用,据史料记载,森林曾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3达7600万平方公里,后来由于人口增长,开垦土地、筑路、开矿、建房及各种工业用材,森林过伐,森林面积逐年减少,到19世纪60年代世界森林面积下降到5600万平方公里,到1975年减少到2700万平方公里,现在全球每年毁林20万平方公里,如此下去,到本世纪末森林面积将减少到2000万平方公里。我国古代曾是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历史上曾有一半的国土被森林覆盖,但随着人口增长,大量毁林垦荒,逐步变成一个少林的国家。

解放前夕的1948年,全国森林面积只有80.82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6%;解放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进行造林绿化工作,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现有林面积为115.28万公里,森林覆盖率为12%。但是,我国人口多,森林资源相对减少,长期以来木材总消耗量大于总生长量,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1977~1981年),年均森林资源赤字1878万立方米,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年均森林资源赤字1537万立方米,直到1988~1990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消耗量调查结果表明1990年我国才消灭森林赤字,初步扭转了多年来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的被动局面。

但是,我国还有0.67亿公顷荒山荒滩没有绿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趋势尚未遏制,森森覆盖率仍然很低,生态环境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的人类社会95%的能源,80%的原料均取自矿产资源。现今世界上已知矿物2500种,工业上利用的约占15%,已发现矿产种类约162种,全球每年开采的矿石120亿吨以上(1976年),包括废石在内1000亿吨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两个方面问题:①人类开采利用矿产沿循先浅后深、先富后贫、先易后难的技术经济原则,今后开采矿产的难度愈来愈大。②开采矿产、冶炼、加工各种矿产资源及利用能源矿产过程中,释放到地球表面大量二氧化碳、重金属、砷等有害元素,在地球表面积累,通过生物循环富集,破坏了水、土、生物资源,污染了生态环境。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矿物开采量继续增加,对其它再生资源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将继续加重。我国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矿产资源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已发现矿种162种,有探明储量的148种。在有探明储量的矿种中,有钒、钛、煤、钨、锡、锑、铋、钼、锂、铍、铌、钽、稀土、石墨、石膏、岩盐、荧石、重晶石、镁矿、硅灰石、滑石、耐火粘土、芒硝、玻璃硅质原料、石材、陶瓷土等20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就其中1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而言,在本世纪内能有充分保证的矿产有煤、稀土、铝土矿和磷;能基本保证的矿产有铁、铅、锌、镍、钨、锡、锑、硫;缺口很大的有石油、金、铜,其中金和石油更为突出。

在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更高的目标,对15种主要矿产要求量将比2000年增长一倍左右,按1987年矿产可取最终资源量估计,只有煤、稀土、铝土矿和磷矿可满足需要,其它11种矿产如不增加储量,均不能满足需要,有的则无矿可供了。因此,矿产后备储量不足,需要继续加强地质工作、加快勘探步伐是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其次,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对其它资源的不良影响、危害。我国每年开采各种矿50亿吨,加上废石、尾沙共上百亿吨,在开矿过程中造成砍伐树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污染水源等问题。矿产资源在冶炼、加工过程中又排出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特别是“三废”中的二氧化碳、汞、镉、砷、铅、氟等许多污染物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6.能源①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生产力革命的重要因素,据能源再生性质可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波浪能、洋流能、潮汐能、海洋表层与深层间的热循环、地热能等;非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页岩及铀等。再生能源的初始来源99.9%以上来自太阳光能,0.01%以下来自地热能和太阳系中其它行星的运行。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个能源时期,即:以薪柴为主的能源时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时期,以石油(包括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时期,目前仍处在石油为主的时期。

目前全球能源开发利用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由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大量开发、燃烧给水、土、生物等资源带来巨大破坏,造成二氧化碳增加、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恶果,将由全人类世代承受;二是第三世界约有13亿人口能源供应不足,靠木材、秸秆、树根、草皮、粪便等作燃料。造成全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我国能源丰富,水能资源居世界第1位,太阳能源居世界第2位,煤炭资源居世界第3位、石油资源居世界第8位。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天然气、核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煤炭保有储量9000亿吨,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4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2800多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3.79万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92万亿千瓦时。

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我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自然资源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矿产开发利用量愈来愈多,1989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0.26亿吨标煤,居世界第3位。由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程度低,开发规模难以扩大,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年生产、消费10多亿吨煤炭,加之技术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损失、浪费严重,对水、土、生物资源造成损失和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我国农村70%以上居民缺少商品能源,全国农村年耗薪柴2亿吨以上,大大超过森林生长量。造成森林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

7.海洋资源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70.8%,海洋是一个由水、生物、矿产和能源等多种资源构成的绿色资源宝库。海洋中约有20万种生物,其中已知鱼类约1.9万种,每年可产浮游植物5000亿吨,海水中含铀40亿吨,碘930亿吨,溴100万吨,金600万吨,钼160亿吨,锂2600亿吨,食盐2200万立方公里,海底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是1000亿吨以上和140万亿立方米以上,锰结核3万亿吨。目前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已近1亿吨,而且捕捞还在继续上升,过量捕捞已使某些鱼类减少甚至灭绝。

另外由于海洋石油钻探、海上交通发生海上石油泄漏等事故不断增多,陆上工业向海上排污,对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我国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疆,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属于我国主权管辖范围的海域面积,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我国海域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陆架宽广,自然条件好,海域内资源丰富,近海已发现鱼类300多种,海洋石油地质储量在90—180亿吨之间,滨海砂矿已探明储量约15.25万吨,各种海洋能约6.3亿千瓦。目前我国主权管辖的海域资源急待开发,特别是南中国海的石油资源已受到某些国家侵犯。人类共同的公海海洋资源,也有我国一份,我们必须尽早考察研究,为全人类开发利用全球海洋做出贡献。

我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

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如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而煤炭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北方。

资源质量不够理想:我国的土地资源中,低产田占比较大,耕地质量不高;矿产资源中,贫矿多、富矿少,复杂、难利用的矿产多,简单利用的矿产少。

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长期以来,我国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严重。

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经济运作模式较为粗放,导致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浪费。

资源开发难度大。由于地理、地质、气候的差异,我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导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

声明提示: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辨别。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需删除请联系,将尽快处理。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暴雨橙色预警继续发布!广西东北部等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天气预报 - 天气预报一周,15天天气查询 手机版 APP下载 联系我们 投稿发布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4 qzcar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